沈舟追了苏晚三年。从每天替她占图书馆座位、帮她抄笔记,到省吃俭用给她买**款礼物,
他把“她随口的玩笑”当约定,把她视作未来的光。可大三那年校庆,
苏晚挽着校草的手经过他身边,对着朋友嗤笑:“你看沈舟那副样子,跟条甩不掉的狗似的,
真烦。”风里飘着校庆彩带的碎光,沈舟忽然停住脚步。三年的热络像被泼了盆冰水,
他扯了扯嘴角:“巧了,我早腻了。”没人知道,这个总被苏晚呼来喝去的“跟班”,
是知名竞赛的隐藏金奖得主,手里攥着顶尖实验室的保送名额,
连教授都要客气请教的课题他早有雏形。当苏晚和校草闹掰,回头想找沈舟时,
只看到他和系里最厉害的学霸江逾站在一起——江逾总说沈舟“藏得太深”,而此刻的沈舟,
是她踮脚都够不着的高度。1《校庆上的嘲讽》九月的风卷着桂花甜香,裹着攒动的人声,
撞在图书馆后墙的爬山虎上。沈舟刚把最后一本苏晚提过想看的画册塞进帆布包,
手机震了震,是苏晚的消息:“校庆晚会的荧光棒忘在宿舍了,
你去302宿管阿姨那拿一下,我在大礼堂门口等。”没有“麻烦你”,也没有“谢谢”,
和过去三年里的每一次一样,像在对自己的左手右手下指令。沈舟指尖顿了顿,
还是回了个“好”。帆布包带子勒着肩膀,里面除了画册,
还有他早上六点去排队买的、苏晚说“看起来还不错”的那家网红糕点,
以及替她整理好的、标满重点的专业课笔记——她下周要考这门,
前几天抱怨过“根本没心思看”。从宿舍区到大礼堂要穿过中心广场,
今天的广场比往常热闹十倍。挂着“建校七十周年”横幅的气球飘在半空,
穿着各色院系服的学生挤着合影,贩卖小旗子和纪念徽章的摊位前围了圈人。
沈舟低着头快步走,手里捏着那两根亮粉色的荧光棒,塑料外壳被体温焐得发暖。
他记得去年校庆,苏晚也是这样让他跑腿买奶茶,回来时看到她和室友站在路灯下笑,
室友打趣她:“沈舟对你也太好了吧,随叫随到。”当时苏晚没反驳,
只是朝他的方向瞥了眼,眼里带着点漫不经心的笑意。那天他以为,
那笑意里多少有几分是给他的。大礼堂门口的人更多,震耳的音乐从里面漏出来,
混着说话声嗡嗡作响。沈舟踮着脚在人群里找苏晚的身影,很快就看见了——她站在台阶上,
白色的连衣裙裙摆被风掀动,手里拿着杯果汁,正侧头跟身边的人说话。身边的人是林宇。
校草,篮球队队长,也是苏晚上个月刚官宣的男朋友。沈舟脚步慢下来,
打算等他们说完再过去。他离得不算近,原本听不清谈话内容,可风像是故意的,
忽然转了个向,把苏晚带着笑的声音清清楚楚送进他耳朵里:“你看沈舟那副样子,
跟条甩不掉的狗似的,真烦。”她的声音不高,带着点对朋友吐槽的轻嗤,目光越过人群,
精准地落在他身上,像在看什么碍眼的东西。林宇顺着她的视线看过来,挑了下眉,没说话,
只是伸手揽住了苏晚的腰,把她往自己身边带了带,那动作亲昵又带着点宣示意味。
沈舟站在原地没动。广场上的音乐还在响,不知哪个院系的乐队正在试音,
鼓点重得像敲在心上。刚才还觉得暖的荧光棒,此刻硌得手心发疼。
周围的喧闹好像一下子远了,只有苏晚那句“甩不掉的狗”在耳边反复响。
他想起大一刚认识时,苏晚在迎新晚会上弹钢琴,白裙子坐在聚光灯下,像朵刚开的玉兰花。
他鼓足勇气去问她要联系方式,她说“我不太爱加陌生人”,
是他红着脸说“我帮你占图书馆座位吧,你喜欢靠窗的位置,我每天都去”,
才换来了一个犹豫的好友申请。后来,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去图书馆占座,她偶尔会来,
多数时候是让室友来拿位置;他帮她抄笔记,她随手丢在桌角,
转头就问林宇“你的笔记借我看看呗”;他省了两个月饭钱,
买了她朋友圈点赞过的**款钢笔当生日礼物,她拆开时哦了一声,
转头就跟朋友说“沈舟送的东西总这么老气”。
他把她随口说的“这家店的蛋糕好像很好吃”记了三个月,
等它开分店才排到队;把她玩笑似的“要是有人能帮我整理笔记就好了”当成承诺,
熬了好几个通宵;把她偶尔流露的、对林宇的失落,错当成自己还有机会的信号。
风又吹过来,这次卷着几片彩色的校庆彩带,是刚才有人扯气球时不小心弄破的,
碎光似的落在沈舟脚边。他忽然觉得有点好笑,不是笑别人,是笑自己。他抬手,
把那两根亮粉色的荧光棒随手放在了旁边的花坛沿上,粉色在绿叶里扎眼得很。
然后他扯了扯嘴角,对着台阶上还没收回目光的苏晚,无声地动了动唇。——巧了,
我早腻了。帆布包好像一下子轻了不少,他没再看苏晚错愕的表情,转身往广场外走。
桂花香气还在,可这次闻着,好像也没那么甜了。2《谁先腻了这场戏》沈舟走出广场时,
手机又震了。还是苏晚,消息里带着点不耐烦:“荧光棒呢?我等半天了。
”他盯着屏幕看了两秒,指尖在“已放在花坛”和“忘了”之间顿了顿,最后干脆按了锁屏。
帆布包蹭着后背,刚才还觉得沉的画册和笔记,此刻像卸了力的棉絮——原来三年的在意,
收回来也不过是抬手按个键的事。回宿舍的路没再绕远,路过实验室楼下时,
值班的张老师探出头:“沈舟?你昨天放这的实验数据我看了,那个误差修正方法很妙啊,
下午来办公室聊聊?”沈舟停下脚步,扯出个自然的笑:“好,下午两点我过来。
”张老师点点头,又多看了他两眼:“你这孩子,平时总闷不吭声,手里攥着东西倒不少。
对了,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保送材料,下周差不多该发正式通知了,你留意着邮箱。
”“知道了,谢谢张老师。”他应着,心里没什么波澜。那封初审通过的邮件,
他上周就收到了,打印出来的通知此刻正压在宿舍抽屉最底下,
上面还压着几本专业书——他没打算告诉任何人,包括以前总追着问他“未来打算”的苏晚。
宿舍里没人,室友去参加校庆游园会了。沈舟把帆布包往桌上一放,拉链拉开,
直接将里面的画册、糕点和笔记都倒了出来。糕点盒子开了道缝,甜腻的香气散出来,
他皱了皱眉,随手丢进垃圾桶。笔记和画册被他摞在一旁,
打算晚点带给同班的同学——总比留在手里占地方好。刚收拾完,手机又响,
这次是苏晚的电话。他盯着屏幕亮了又暗,暗了又亮,直到自动挂断,才慢悠悠地点开微信,
找到苏晚的对话框,点了“设置权限”,勾选了“不看她的朋友圈”和“消息免打扰”。
做完这些,他拉开抽屉,拿出那叠保送通知。纸页边缘被他压得有些发皱,
上面“拟录取”三个字印得清晰。其实早在上个月,他就收到了实验室的预录取电话,
只是那时苏晚正因为林宇跟别的女生多说了句话闹别扭,拉着他在操场走了半宿,他便没提。
现在想想,那时自己点头应着“林宇确实不对”,手里还攥着没说出口的喜讯,
倒像场蹩脚的独角戏。下午两点,沈舟准时去了张老师办公室。刚进门,
就看见靠窗的椅子上坐着个人,侧脸清瘦,正翻着本外文期刊。听见动静,那人抬头,
是江逾。江逾是系里出了名的学霸,绩点常年第一,竞赛奖拿了一堆,平时话不多,
却总带着种让人不敢随意搭话的气场。沈舟和他不算熟,只在专业课上见过几次。“来了?
”张老师指了指江逾旁边的椅子,“我正跟江逾说你那组数据呢,他上周也做了类似实验,
你们正好交流交流。”沈舟坐下,江逾合上书,朝他递了个眼神:“你的修正公式,
是参考了去年那篇冷门期刊的论文?
”沈舟愣了下——那篇论文他也是偶然在图书馆旧刊区翻到的,鲜少有人提及。
他点头:“对,里面的算法改了改,更适配咱们的设备。
”江逾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下:“巧了,我也试过,不过没你改得彻底。
”两人就着实验聊了起来,从数据误差聊到设备调试,张老师在一旁插了几句,
办公室里没了平时的沉闷。等沈舟起身告辞时,江逾也跟着站了起来:“我也走,刚好顺路。
”出了办公楼,江逾忽然开口:“刚才在办公室,你手机震了好几次,屏保是苏晚?
”沈舟顿了顿,才想起自己没换屏保——那是去年苏晚生日,他偷**的侧脸,
一直没舍得换。他扯了扯嘴角:“早该换了。”江逾没接话,走了两步,
忽然说:“有些人不值得盯着看,你手里的事,比那些重要多了。”风从两栋楼之间穿过去,
吹得树叶沙沙响。沈舟看着前面江逾的背影,忽然觉得,这场演了三年的戏,
早该他先喊停了。3《保送通知藏在抽屉底》回到宿舍时,室友正对着镜子试新衬衫,
见沈舟进来,头也不回地喊:“刚苏晚给你打电话了,打不通又问我你在哪儿,
我说你去实验室了,她那语气听着怪冲的。”沈舟“嗯”了一声,拉开椅子坐下,
从书包里掏出专业书。室友转过身,上下打量他:“你今儿怎么回事?校庆晚会不去就算了,
苏晚找你还不接?你们俩……吵架了?”过去三年,沈舟对苏晚的在意几乎写在脸上,
室友早把“沈舟随叫随到”当成常态。沈舟翻书的手指顿了顿,淡声道:“没吵架,
就是不想去了。”“不想去?”室友凑过来,“你之前不是说,苏晚今晚要上台唱歌,
你特意占了前排位置吗?”沈舟没接话。那前排位置是他昨天就去礼堂登记留好的,
甚至还提前查了歌单,把她要唱的那首歌循环听了好几遍,想着她唱到副歌时,
自己该怎么鼓掌才不显得突兀。可现在再想,只觉得那点心思荒唐得可笑。
他抬手拉开书桌抽屉,想找支笔做标记,
目光落在最底下那叠纸页上——是那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保送通知。上周打印出来后,
他随手压在几本厚重的专业书下,像藏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。其实也不是藏,
只是没找到说的必要。以前总想着,等苏晚愿意认真看自己一眼,
等她不再把自己当跑腿的跟班,就把这份喜悦告诉她。他甚至幻想过,
她或许会睁着眼说“沈舟你好厉害”,或许会笑着拍他的肩膀,就像对林宇那样自然。
现在看来,那些幻想和校庆广场上的彩带一样,风一吹就散了。他把通知抽出来,
指尖拂过“沈舟同学,经评审委员会审议,
拟录取你为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级直博生”那行字,忽然觉得心里敞亮了些。
这是他熬了无数个通宵,泡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数据,啃了一摞外文文献才换来的,
和苏晚没关系,和任何人都没关系,只属于他自己。“对了,”室友忽然想起什么,
“刚才江逾来宿舍找过你,说张老师让你把昨天的实验报告发他一份,
他好像要参考你的误差修正方法。”沈舟愣了下:“江逾?他怎么知道我宿舍?
”“系里群里有宿舍分配表啊,”室友耸耸肩,“说起来江逾可是真厉害,
上次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,他拿了银奖吧?听说好多实验室想挖他呢。
你俩今天在张老师办公室聊得怎么样?他看着挺难接近的。
”沈舟想起下午江逾说“你手里的事比那些重要多了”,喉结动了动:“挺好的。
”他打开电脑,先把实验报告发给江逾,附了句“有需要调整的地方随时说”。发送成功后,
他点开相册,找到那张苏晚的侧脸照——是去年在图书馆拍的,她低头看书,阳光落在发梢,
温柔得像幅画。他曾把这张设成屏保,每次点亮手机都觉得心里软乎乎的。
手指悬在“删除”键上,顿了两秒,终究还是按了下去。刚删完,手机又亮了,
是江逾的回复:“谢了,我看了你的修正思路,有个细节想跟你聊聊,现在在你宿舍楼下,
方便下来吗?”沈舟站起身,往窗外看了眼——楼下路灯旁,江逾站在那儿,
手里拿着本摊开的笔记本,风把书页吹得轻轻晃。他抓起外套往外走,经过书桌时,
又看了眼那叠放在最上面的保送通知,脚步轻快了些。有些东西,早该从抽屉底拿出来了。
4《江逾的“刚好顺路”》沈舟下楼时,江逾正低头用指尖按着笔记本页角,
免得被风掀乱。路灯的光落在他侧脸,把睫毛的影子投在眼下,
倒比在办公室里少了些疏离感。“等很久了?”沈舟走过去问。江逾抬头,
合上笔记本:“刚到。”他把本子递过来,“你看这里,关于第三组数据的修正系数,
你用了动态调整法,我之前试过静态取值,误差总比你这个大,你是怎么想到加时间变量的?
”沈舟接过本子,上面用蓝笔写着密密麻麻的演算过程,遇到他报告里的关键处,
还画了红圈。他指尖点在红圈处:“之前做材料老化实验时,
发现不同时间段的参数波动规律不一样,试了好几次,加个时间变量反而更稳。
”江逾“嗯”了一声,眼里闪过点笑意:“确实,我绕进死胡同了。
”两人就着这个问题站在楼下聊了会儿,风里带着秋夜的凉,却没让人觉得难熬。
沈舟说着自己调试时踩过的坑,江逾偶尔插句“我之前也遇到过”,
明明是第一次这样正经聊天,却像早就熟络的搭档。“差不多清楚了,”江逾合上本子,
看了眼腕表,“快十点了,你回宿舍?”“嗯。”沈舟把笔记本递还给他。“我往西门走,
刚好顺路,一起?”江逾说。沈舟愣了下——宿舍区到西门要绕半个校园,江逾住东区,
明明是反方向。但他没戳破,只是点点头:“好。”两人并肩往校门口走,
路上遇到几个刚从校庆晚会散场的学生,说说笑笑地擦身而过。有人认出江逾,
小声议论“那不是江逾吗?他怎么在这儿”,还有人瞥见沈舟,
眼神里带着点疑惑——大概没人想过,这两个平时没什么交集的人会走在一起。“刚才晚会,
苏晚好像找了你好几次。”江逾忽然开口,语气很淡,听不出是打听还是随口提。
沈舟脚步没停:“没看手机。”江逾侧头看他一眼:“她跟林宇吵起来了。
”沈舟这下真愣了:“吵了?”“晚会中间,林宇前女友来送花,苏晚当场翻了脸,
”江逾说得轻描淡写,“后来林宇跟她去了操场,好多人都看见了。”沈舟没接话。
换作以前,他大概会急着打听“她没事吧”,甚至可能偷偷去操场看一眼。
可现在心里只剩点模糊的讶异,像听了件不相干的八卦。“你好像真不在乎了。
”江逾忽然说。沈舟笑了笑:“本来也不是非谁不可。”走到岔路口,往宿舍该左拐,
往西门要右走。江逾停下脚步:“我到这儿就行。”沈舟才反应过来,江逾哪是顺路,
分明是特意陪他走了这半段。他点点头:“谢了,刚才那事……”“不用谢,”江逾打断他,
晃了晃手里的笔记本,“我也蹭了你的思路。”他顿了顿,又补了句,
“明天上午有节《高等流体力学》,张老师说要讲新课题,你去吗?”“去。”沈舟应着。
那门课是系里的硬骨头,他之前总想着苏晚有没有空占座,偶尔会迟到,
这阵子倒把心思收回来了。“那明天七点五十,教学楼门口见?”江逾说。“好。
”沈舟转身往宿舍走,没走两步,听见江逾在身后喊他:“沈舟。”他回头,
江逾站在路灯旁,手里还捏着那本笔记本:“别总把心思放在不值得的地方,你的本事,
不该藏着。”沈舟心里动了动,朝他弯了弯眼:“知道了。”回到宿舍,
室友正敷着面膜刷手机,见他进来,含糊不清地说:“刚苏晚又找你,
在群里问谁有你新号码,说你把她拉黑了。”沈舟脱外套的手顿了顿,没说话,
径直走到书桌前坐下,翻开了江逾刚才递给他的笔记本。上面的演算笔迹工整,
却在页边空白处画了个小小的笑脸,大概是刚才聊得投机时随手画的。他忽然觉得,
这“刚好顺路”的交情,好像比过去三年的“随叫随到”,要舒服多了。
5《她的朋友圈没了他》沈舟是第二天刷课表时,才后知后觉想起室友的话。他点开微信,
苏晚的头像还亮着,只是对话框沉在列表底,
再没新消息弹出来——大概是没问到他的新号码,也或许是被“消息免打扰”挡得彻底。
他顺手点开自己的朋友圈设置,翻到“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”那一栏,犹豫了下,
还是把苏晚的名字添了进去。过去三年,他的朋友圈几乎是为她而更:她提过的晚霞,
他拍下来配句“今天的云像棉花糖”;她抱怨难抢的讲座票,
他抢到后发张票根说“运气好”;连帮她搬书时被划伤的手指,都偷**了张照,
又在发出去前改成“搬书差点砸脚,还好反应快”。那些藏着小心思的动态,
如今再看只剩别扭。他干脆把近半年的朋友圈删了大半,最后只剩几条转发的学术讲座通知,
干净得像张白纸。上午去上《高等流体力学》,江逾果然在教学楼门口等他。
穿件简单的白T恤,手里拿着两杯热豆浆,见他来,递过来一杯:“楼下买的,***好。
”沈舟接过来,杯壁温温的暖手:“谢了,多少钱我转你。”“不用,顺手多买了一杯。
”江逾说完,转身往教室走,“张老师今天要带新课题的样本,去晚了坐不到前排。
”两人并肩走进教室,前排果然快坐满了。江逾指了指靠窗的两个空位,沈舟刚坐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