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:爱八文学    更新时间: 2025-07-20 11:17
全文阅读

“嗒嗒嗒——”


突然,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。


然后就是一道急切的声音——


“等一下!”


我没回头,而是将中间的大路让开走去了边上。


紧接着,身边掠过一阵疾驰的风。


“嗒嗒嗒——”


马蹄声又渐渐远去。


看着远去的骏马,我知晓对方的身份。


是戍守边关的大将军镇北王,皇帝的异性兄弟。


宫中只有他一人有这样的恩宠。


曾救整个大夏于水火之中,更是八次大破突厥,让突厥不敢来犯。


立下赫赫战功,皇帝几乎赏无可赏,便准许他入宫可不下马车,亦可骑马进宫。


他走后,身后的宫门又被‘砰’的一声重重关上。


我跟在他身后,沿着大路继续向前走,一直走到京城中心。


找了一家酒楼简单吃过饭,便直接寻了一辆马车驶离京城前往平城县。


平城,我的故乡。


自从父亲病逝后,我无奈中去了隔壁的马邑投奔谢家。


到如今我二十五岁,已有十几年没回来过。


曾经的虞家宅院,如今已经换了匾额,住进新的人家。


青砖绿瓦却还是幼时的记忆,但我只能站在门口静静看着。


我多想走进去看一看仪门大院落、穿堂们的迎春花、西苑树下的秋千、前堂檐下曾经的燕子窝。


也不知道后院的那棵桂花树还在不在,那时候府里的老嬷嬷常常用它给我做桂花糕。1


她说:“这是你母亲为你栽下的,说以后要给你做桂花糕用的。”


可惜我的母亲早产生下我后,累的睡着后再没醒来。


父亲也经常沉默的坐在桂花树下。


我想,他应该在怀念我的母亲。


在门口站的太久,守卫忍不住问我:“小姐,可是来府里找人的?”


“不是。”


我摇头,转身离开。


我要找的人,在十几年前就已经不在了。


走在平城的街市,熙熙攘攘的和小时候一样热闹。


我只匆匆看了几眼便去一家店里买了香表烛火,又雇了一个马车带我去城西的郊外高地,然后循着记忆去找爹娘的坟头。


我该来看看他们了。


荒山野地里,枯死的杂草有一人多高,上面还带着冰链子,我踩着已经冻硬的雪漫山遍野的寻。


寻了一圈又一圈都不见我爹娘的墓碑。


天空却又开始飘雪,山上的温度也低,冻得一旁的车夫直搓手。


他忍不住问我:“小姐,这位置您可记准了?”


我说不准。


这么多年,我已经记忆模糊。


我叹了口气:“再找找吧……”


如果实在找不到,也只能算了。


倏地,我看见一块土地里突出半截的墓碑。


平城虞氏虞觉侒——


后面的一半,全都被土掩埋,我便又请了人修缮墓地。


看着翻新的墓地,我‘扑通’一声跪在雪地里。


“爹,娘,知知来看你们了!”


买来的瓜果贡品和香烛,也被我一一摆在石碑面前。


我点燃香烛,又烧了些纸钱。


看着墓碑上的名字忍不住落泪:“女儿不孝,这么多年才回来看你们,也没给你们烧过什么纸钱,希望你们莫怪。”


幼时在谢府时,每年的忌日我还可以在院子里为爹娘烧些纸钱,供些瓜果。


可后来入了宫,这些全都是禁忌,被抓到便是杀头的大罪。


我就再也没做过了。


到现在,我都记得父亲临终前牵着我的手:“知知,往后爹不在了,你去马邑找你的夫君谢辞,谢家夫人老爷都是个心肠好的。”


“往后你就是做不成谢家的媳妇儿,他们也会好生照顾你的。”


是了。


我和谢辞是自小定的娃娃亲,没出生时就已经定下了。


那时候,我父亲是个商贾,谢老爷是途径上任的官老爷,两人一见如故就定下了孩子的未来。


若是同为女儿便结成姊妹,为男儿身便是兄弟,一男一女就结为亲家。


到我六岁时,父亲染病后一病不起,家底耗尽撑了两年便撒手人寰。


临终前,叮嘱我这一句。


果然,他去世后,家中财产尽数被那些叔伯兄弟抢夺干净,我却像个皮球被人踢来踢去没人要。


百日祭还未过,我就被叔伯们送去了马邑的夫家。


我刚到谢家的时候,身上还穿着守孝的丧服,头上簪着白花,畏畏缩缩的躲在门口不敢进。


谢老爷见我,笑呵呵地问——


“你是谁家的姑娘,怎么站在我家门口?”

全文阅读
上一章 返回本书目录 已经没有了

同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