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自回到屋后,原本在里屋睡觉睡得好好的小花妖这时候也是在门后面躲着,看见宋白进来了,关上门后,小花妖就跳了出来,在少年的眼前慢慢的爬上少年的肩膀,轻声道:“老爷,刚才那个小子是你的朋友吗?”
宋白点点头,虽然顾满楼一直不承认,但是他们之间还是很不错的关系,俩人算是世交,父亲那一辈的时候,他们俩人的父亲就是外出打猎的一个小队,少年现在还记得,当初就是因为自己父亲和顾满楼的父亲一起上山打猎,最后却是只回来了一个,而少年的父亲死在了山上,顾满楼的父亲回来后,讲述了在山上遇到妖族的事后,也永远的闭眼了。就是因为那次山上打猎,是顾满楼父亲邀请的,即使他死后,顾满楼母亲心中却一直觉得对不起宋白一家,时时刻刻都在教导顾满楼以后记得照顾宋白一家。
在他父亲死后没多久,顾满楼的母亲也死了。
宋白家里的情况也一样,宋白的母亲在知道自己心爱的男人去世后,一***,那时候的宋白就是一个小孩子,却已经知道母亲病入膏肓,家中已经没有一点钱能够为母亲抓药,所以,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,宋白就已经背着一个和他一样大小的竹篓上山采药,采来的草药,都是用来给自己母亲治病的,若是还有多的,就拿到小镇的药铺里面去卖,卖出来的钱,一部分买吃的,另外的一部分存起来,若是那天没有采到草药的时候,就到药铺里面去买。
药铺的伙计已经认识了这个宋白,可以说,这个倔强,却又孝顺的孩子是他看着长大的,以前的时候,看见他背着背篓来到药铺,站在门口,向里面打望,却又不敢往里面走,就这样,在伙计眼中,一直在门口徘徊,等了好久,才鼓起勇气走进去,一进去,就是怯生生的询问收不收药材,伙计看到他竹篓里面就简简单单的几株草药,而且都是很常见的,不好开价钱,也就失去了兴趣,刚想将小孩赶出去的时候,里面出来了一个妇女,看看了,就说道:“收了。以后,你的草药,我们都收了,但是价格很低。”
那时候,宋白就像是找到了活路一样,回去的路上心中一直平静不下来,心中知道,自己母亲有救了。
但是很多时候,少年都没有多少找到草药,却时常能够看见门口摆放着一些带着杂草的草药,一开始是不知道哪里来的,直到一次,看见了顾满楼偷偷在自己门口徘徊,左顾右盼,等确定没人后,才从身后拿出几株草药,放在门口。
宋白母亲死后,顾满楼也多次找到机会偷偷的照顾着他,看他实在饿得不像样子,也会满不在乎的在他门口遗失一些小钱或者一点吃的,虽然顾满楼一直不承认,但是宋白还是将他当成了最好的朋友,只不过这个朋友喜欢做的事就是嘲笑自己。
宋白将小花妖拿下来,点点头。
小花妖乐了,笑嘻嘻道:“那老爷真是好运气,就刚刚那个小子,年纪轻轻的,就已经是第一境的武夫了,看样子,还是很接近第二境的。”
宋白点了点头,顾满楼的修为,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告诉宋白的,不知道目的,可能就是单纯的炫耀,也可能是为了激励周宋白好好的跟着李先生读书,不过,少年不明白,他修为好,小花妖怎么说是自己运气好?
小花妖看穿了少年的心思,笑得更灿烂了,“只要他以后一举成名,那就一定不会忘记老爷的,到时候我也能借着沾点好处。”
宋白没有反驳,既然小花妖要这样想,那就让他想去吧,反正自己是不准备借助顾满楼一点东西的了,以前是迫不得已,现在不一样,有了李先生的帮助,生活已经没有那么苦了,每天读一读书,甚至还有很多趣味。而且,少年知道,自己已经欠了顾满楼很多了,甚至可以说,自己欠了很多,都是以后可以还的,但是,以前顾满楼经常偷偷的帮助自己母亲,那么这一段恩情,是还不了的。
少年关上门,一手托着小花妖,一手拿着钥匙,眨眨眼睛:“明天我要去隔壁镇读书,你要不要跟着去?”
小花妖一头雾水,扯了扯嘴角,心想我去干嘛,听那些读书人讲道理吗?
不过,小花妖没有表现出来,反倒是瞪大眼睛,嘿嘿的笑道:“老爷,我就不去了,明儿我到处逛逛,看看你们这的风景。”
宋白一下子想到了在门外时候,顾满楼的说的话,皱眉说道:“你明天还是跟着我去吧,刚才顾满楼说了,***镇来了很多的修士,你到处乱走,很危险,我也不放心。”
这句话说的是真的,短时间的相处,宋白明白了这家伙性格,若是明天真的让他自己出去逛逛,那就说不定会不会惹上什么***烦。
小花妖愕然,抬头望着少年,好奇问道:“来了多少修士?”
少年犹豫了一下,答道:“不知道,但说是准备在***镇外面建立一个宗门,想来人应该不会少。”
小花妖闻言,沉默了一段时间,应该是在心中思量着什么,最后,还是抬头望向宋白,一本正经道:“老爷,我还是觉得我需要读一读书,听一下儒家读书人的教诲。”
天微微亮,尚未鸡鸣,宋白就已经带着小花妖,背着书箱准备出门了,实在不是因为不想要多睡一会儿,而是***镇距离大泉镇的路途虽然不远,但是也要走一段时间,而宋白需要赶到私塾那边,先去给他们开门,打扫一下屋子。这么久的求学生活,也让宋白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喜欢,黎明即起,醒后不粘恋。
宋白打开院门,走上了泥土的街道,深呼吸一口,关上院门,转头就看见一个比自己高一点的身影,背着一块石头,正在街道上跑着,正是邻居顾满楼,他应该是刚刚才从屋里出来跑步。
宋白转头看了一眼书箱里面呼呼大睡的小花妖,收回视线,开始穿过街道。这条街道叫做枣沿街,其实还有另外的一个名字,枣沿巷,虽然***镇已经给这里立了一块街碑,但是在人们心中,这里就是一个小巷子,所谓的街道,也就是一条泥土路,一但下雨,就连顾满楼都得停下来每天的晨跑,可见小巷的路有多烂。
不过等到宋白穿过小巷,一路走到小镇的里面,就能够看见这边的一条繁华的街道,里面之宽,就是十条小巷里面的泥土路都赶不上,而街道最南边的城门,就是小镇通往外面的两个出口之一,有专门通过的商旅,也有从外地而来的游人,平时也会有专门检查外来人的守门将领。
宋白接下来的就是路过小镇中心的老槐树,最后从南门出去,前往大泉镇。老槐树是小镇的祖树,小镇的祠堂就是建立在老槐树下面,由于老槐树下面修建了一排石栏杆保护老树,而石栏杆上面有挂满了红绳,当地人就喜欢将老槐树称为祖树,不过,小镇那边和北边的叫法不一样,南边都说老槐树是比小镇建立还要老,在没有小镇的时候,老槐树就已经在这里了,是当初的人们看见老槐树这么大,才开始慢慢的在它周围修建房屋。不过北边的人却是认为老槐树就是小镇建立之初,为了保佑小镇,才种下去的,小镇有多久的历史,老槐树就有多大。
此时宋白路过老槐树,看见下面的祠堂大门两边,分别写着“树发千枝根共本”,”江水源同流万派“。听李先生说,***镇祠堂上面的两句话,是当初的一位有大学问的读书人亲自写下来的,却在历史里面,被一些反对那位读书人的学徒给篡改过,后来又改回来,反复了多少次,里面究竟是什么意味,也早就变了。少年没有明白李先生说的这些话,懵懵懂懂,从未深思。
过了老槐树,就一直走,没过多远,就看见了高大的城墙,城墙下面有着巡逻的人,正在盘查一辆准备进来的马车,马车上面是一个锦衣的老人,虽然佝偻的身子,却看不出一点暮气,像是一个中年人一般,坐在车上。老人打量了一下宋白,视线稍作停留,微微一笑,就看向其它地方。少年也是见怪不怪,每天都会有人想要进***镇,不是因为***镇有多繁荣,这里就是半边像是小镇,半边就是乡村的地方,可以说是穷乡僻壤,而能够吸引到这么多人,就是因为小镇里面盛产的一种树木,成为了制作乐器的上等材料,甚至让小镇成为了皇家乐器的供应地,而在乐器工坊的那些人也一下子就成为了吃皇家饭的人。
少年习惯了这样的眼神,走到城外,看见外面的道路,已经微微有亮光的天空,估算一下时间。
小镇外面,没有其它人的身影,一年里,小镇也不会有多少外人回来,只是每年的树木成熟的时间,才会有专门的人来到小镇,既有官府的人,也有不少商旅。少年记得有一次在外面遇见一个外来的商人,他从很远的地方前来,就是为了带几块上好的木头回去,制作成好的乐器,然后卖一个好价钱,按他的话来说,毕竟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不会将所有的木头都带走,总会留下一些他们看不,别人眼中又是上品的东西,那天看见这个商人带着一堆木头走出小镇,笑得格外灿烂。
今天宋白走在小镇外面,却发现路上的多了好多人,其中不少都是小镇里面的面孔,但是更多的是陌生人,男女老少都有。
其实小镇的居民很少是从南门出入的,因为这里太多的外来人,再说南门外面,没有什么庄稼地,就是去大泉镇必须通过南门,其他时候外出都是走北门,理由很简单,北门外都是田野和木头工坊。
宋白和那些人一起走在路上,他们也是沿着去大泉镇的路上走,都是在小声低语,讨论着什么。
那一刻,少年才知道,他们都是为了去看看外面小山上面开始修建的宗门。
跟着他们走了一段时间,发现他们都在山脚停留下来了,而这些人,明显不是一伙人,但都是望向山上面,大多脸上都有好奇,偶尔有两人有大胆魄,想要向上面走,去发现面前有一道看不见的屏障,挡住了他们的去路,只好作罢,退了回来。
宋白有些奇怪,难道这群人都是想要上山修行的吗?还是说,他们只是为了来看看山上神仙是什么样的?
有个身后横背长剑的年轻人,身形修长,腰间别有一个葫芦,他就在山里面,静静的站在别人进不去的地方,然后笑***的看着外面的人,视线不停的在来人之间打量,不知道在看什么。反正面前的人,大多是都是好奇,失望,有人皱眉,有人低语,人人之间,情绪各不相同。
宋白看了两眼,就没有多在意,或许这里面,顾满楼很有兴趣,毕竟他说过,他的师傅就来到这里面帮助筹备宗门的建立,而且,顾满楼本人就是练武的天才,小花妖也说过,他已经是第一境的武夫了,虽然宋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,但是,他总的明白一件事,顾满楼和自己已经不一样了,他是人们口中的仙人了。
宋白由衷的高兴顾满楼能够成为仙人,甚至在顾满楼告诉他之后,他一个人跑到那边的小镇,花了两颗铜钱,买了几块糕点,这是从他父亲死后,这么多年里面,第一次吃糕点了。
可是吃了没多久,他就觉得心中空落落的,好像什么东西没有了一样,兴致又不高了,他当时心中就在想,该是在心痛那两颗来之不易的铜钱了,以后的生活,有点少吃点菜了。
小说《山主》 第4章 试读结束。